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要闻 - 正文

新闻动态

党建交流会上,四位师生代表这样说!

时间:2022-06-28作者:点击数:


今天(6月28日)上午

学校举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暨党建经验交流会

                                 

会上,四位师生分别作为“标杆学院”建设单位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代表,依次做交流发言。


“标杆学院”建设单位代表

物理学院党委书记  李广超


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广超作交流发言

物理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加强党的领导作为第一职责,推进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保障,听党话、跟党走,不断以党建工作新成效引领学院事业发展新成果。

一是落实政治责任,举旗定向谋发展。学院党委坚持强化政治功能,把大局、定方向、建班子、带队伍,为事业发展领航定向。凝心聚力谋划发展规划,落实一流理科建设,组织召开高水平物理学科战略咨询会,瞄准物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绘制出一流物理学科建设蓝图。加强学院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党委会设“第一议题”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师生学习日”三级学习贯彻机制,打造凝心聚力的领导集体。完善加强党的领导的工作机制,落实集体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要求,实施好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系务会分类分层分级决策,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科学协同治理,激发师生工作活力、形成合力。近年来,学院党委先后入选北航党建标杆学院创建单位、教育部全国党建标杆学院创建单位。

28位两院院士、54名物理专家参加的高水平物理学科战略咨询会

二是强化政治功能,立德树人促发展。学院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落实一流人才培养建设,构建一流专业团队、一流课程团队、卓越师资团队,实施一流计划工作,获批建设2门国家级一流专业、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物理学拔尖计划2.0基地。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组建人才遴选、引进、培育小组,实现人才的精准引育,国家级人才达到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达到17人,有效提升学院人才工作的吸引力。落实双核发展战略,凝聚师生思想共识,攻坚克服新冠疫情、放射源库等困难,一体化推进搬迁沙河校区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先后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两个项目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一等奖。

三是坚守政治担当,筑牢底线保发展。学院党委坚持思想上引领、发展上培养、生活上关心,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开展有温度思政平台建设,学院持续推进教书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科创育人、服务育人的五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落实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实施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开展立德树人宣讲会、名师大家谈,落实“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底线约束”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探索课程思政新模式,坚持“名师领衔、试点先行、质量为要、扎实推进”, 制定实施《大学物理公共课课程思政工作实施办法》,教学名师领衔,建设16类9万字案例库,让基础课讲出思政味,《大学物理》、《基础物理实验》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年来,学院9名师生获北航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3名教师获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

学院党委将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空天报国北航精神,加快推进学院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以新的工作成效,迎接校庆7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代表 

航空学院流体所教师党支部书记 高振勋


航空学院流体所教师党支部书记高振勋作交流发言

航空学院流体所由沈元院士和陆士嘉先生在1952年建校之初创立,历经四代人传承建设,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国家培养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专业人才,为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支部有正式党员25名,在近2年“双带头人”工作室的建设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传承四代人的流体情,有效提升支部思政工作质量。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系统总结四代人的流体情:第一代是以沈元院士和陆士嘉先生为代表的爱国情,第二代是以李椿萱院士和邓学蓥、朱自强教授为代表的建国情,第三代是以孙茂教授和王晋军教授为代表的兴国情,第四代是以潘翀教授和冯立好、屈秋林教授为代表的强国情。以四代人的流体情激励新一代教师“艰苦奋斗、敢为人先”。

在支部日常党建工作中,落实从严治党总体部署,严格执行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依托“学习日”常态化组织支部生活,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活动。同时,筑牢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为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思想基础、把握正确方向。2021年,本支部在北航“两优一先”活动中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是引导支部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专业“空气动力学”本科生课程最早由陆士嘉先生开设并亲自讲授,传承至今,2010年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支部通过强化以北京市教学名师刘沛清为核心的“空气动力学”教学团队作用,开展教学人才梯队建设,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空气动力学”课程202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展示活动”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刘沛清教授获宝刚优秀教师奖,涌现出获得中国力学学会徐芝纶全国优秀力学教师奖的青年教师代表。

流体所一直秉承建立之初的“研究空气动力学基础前沿问题、服务国家航空航天战略需求”学科定位,坚持自主创新、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并力争取得引领性原创成果,支部涌现出国家奖获得者王晋军、孙茂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潘翀、冯立好、陈曦、熊渊等优秀代表,2021年2名博士后青年党员获中国航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科研人才梯度建设卓有成效。引导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航空航天重点型号研制中,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阎超教授团队在航天某重大型号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本人作为第1完成人获得中国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依托支部共建活动,实现了与航空航天企业在重大科研项目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毕业生输送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同时为青年教师与航空航天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引导他们将科研工作与国家航空航天型号发展密切结合,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

流体所支部传承了四代人的流体情,引导教师流体育人,气动建功,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实现了党建与教学科研的双促进双提高。

                           

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代表 

后勤党委学院路闭环临时党支部 高常忠


后勤保障处处长、后勤党委学院路闭环临时党支部书记高常忠作交流发言

学院路闭环21天,我最大的体会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使命担当”

一是闻令而动、尽锐出战。校园实施闭环管理后,后勤党委发起动员,组织员工进入两校区闭环,人数最多时达到1203人和414人,其中党员53人,为闭环内20000余名师生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封闭伊始,我们组建了两校区闭环和社区3个临时党支部,开展了“闭环先锋、聚力战疫、请党放心”的主题党日活动,成立党员突击队,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团结凝聚广大后勤员工

在闭环内成立临时指挥部,召开由全体二级单位和管理服务单位参加的疫情调度会30余次,最多时候一天召开4次会议。闭环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打破部门间壁垒,将人员打通使用,克服了人员不足的困难。同时,把防控责任层层传导到位,直达一线,把全体后勤人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兵贵神速、攻坚克难面对大战、迎接大考,我们以分秒必争的行动、时不我待的精神落实学校防疫工作。5月16日两线作战连夜完成物流缓冲区建设和大运村道路隔离;19日完成大运村超市建设,在520特殊的日子开业;22日取消堂食;24日开设夜宵档口;25日恢复堂食……以上每一项工作都是在24小时内完成的,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全体同志的群策群力,一线员工的有力执行,我们体会到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攻坚克难、完成任务的最有力保障。

物流缓冲区建设

围栏建设

三是危急时刻、彰显本色疫情来势汹汹,后勤广大党员面对考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党员张泽善、李南,积极分子苏冰,连续奋战三个晚上,完成所有校园围栏的搭建;党员邱真、积极分子赵姜威,建设和坚守物流缓冲区,连轴转工作不喊累;党员钱德林,临近退休年纪,仍为大运村超市建设通宵达旦工作;还有垃圾清运员周仕熬师傅、宿舍管理员何念琼阿姨、设备维修员杨厚岭师傅……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校园安危融为一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彰显出特殊的意义,鲜艳的党旗在疫情防控战斗第一线高高飘扬。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场闭环抗疫斗争对如何发挥后勤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实战路径,对所有参与闭环工作的人员个人成长都是一笔精神财富。全体后勤人将继续在各项基础保障工作中实践抗疫精神,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代表  

电子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张志浩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支部委员张志浩作交流发言

北航的电磁学科团队始终坚守在国家需要的第一线,默默奉献几十年,我们想铭记和传承他们为国而生,与国同行,闪耀党性光辉的感人故事。这就是我们支部“电磁魂”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意来源。围绕这一想法,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访谈交流,了解历史。通过系列老教师访谈,以文字、影像记录一线教师故事。其中,何国瑜教授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开展隐身技术研究,最终达到隐身测试技术世界前列,用了整整40年,今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采访时,耄耋之年的何老举着歼-20模型,解释起微波测量原理和研发历程,神采奕奕、娓娓道来,让我们印象深刻、非常感动。

二是厘清脉络,凝练精神。通过与老师们座谈交流建系以来的历史,梳理“老一代北航电磁人的电磁强国魂”“当代北航电磁人的电磁强国行”和“新一代北航人的电磁强国梦”三代北航电磁人默默无闻的故事,在苏东林老师指导下,凝练出“矢志不渝、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电磁报国”的“电磁魂”精神。

采访江贤祚老师、李凤仙老师

三是宣扬事迹,艺术创作。通过学习日集中学习,支部党员把一代代电磁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同学们,大家备受激励与鼓舞,“电磁魂”精神入脑入心。支部的学生党员、积极分子都受到了一场精神洗礼,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大局意识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不久,学校进入疫情闭环管理阶段,我们支部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校园志愿服务,盒饭发放、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巡逻值守等校园党员先锋岗都有支部的身影。注重思想引导,第一时间组织“党员说”活动,支部成员在学院公众号上积极发声,引导广大同学正确认识疫情防控大局,自觉落实个人疫情防控责任。开展学业帮扶,转为线上教学后,为基础较差的同学组织开展线下答疑、线上串讲,开展“结对子”,激发大家的学业信心,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采访董金明老师

采访王宝发老师

今后,我们会继续以“电磁魂”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讲述红色故事、电磁故事,传承电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瞄准国家需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转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